光大证券认为股票线上配资,当前政策在优化资本市场跨境互联互通机制上持续发力。若红利税减免,港股通高股息资产吸引力将提升。考虑到政策预期的驱动,在资金面影响下,同时在两地上市的高股息个股可能会更有上涨动力。
2014年5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北京市海淀区民族小学(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附属小学)期间强调了核心价值观对于推动民族文明进步和国家发展壮大的重要性。他指出:“一个民族的文明进步,一个国家的发展壮大,需要一代又一代人接力努力,需要很多力量来推动,核心价值观是其中最持久最深沉的力量。”同时,总书记面向全国少年儿童提出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十六字”要求:记住要求、心有榜样、从小做起、接受帮助。学校全体教职工牢记嘱托,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探索与实践中,紧紧围绕总书记的指示要求,结合相关政策文件精神以及具体意见,立足市、区实际情况和学校基础,不断强化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以“强化组织领导、突出育人导向”的工作思路贯彻落实相关工作,直接回应“为谁培养人、怎样培养人、培养什么人” 这一教育的根本问题。学校以“党建带团建、队建”为引领,建立了党团队一体化建设机制;以“和·融”办学理念为核心,构建了学校立德树人育人体系;以“和·融”少年评价为导向,打好学生的人生底色,全面贯彻落实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一、贯彻“十六字”要求建构工作机制,推动党团队一体化建设
在推进和落实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的过程中,学校党总支坚持“党建带团建、队建”的工作思路,持续强化党团队一体化机制建设,确保育人工作有效落实。
一是加强党总支和党支部建设。根据相关要求和学校发展实际,学校已完成新一届支委换届选举工作。学校针对三个学段,设置了三个党支部,通过选拔有担当、有潜力的教师担任支部委员,促进工作的有效开展,完善组织建设,进一步激发党员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热情。
二是坚持党团队一体化建设。学校通过党组织、团组织和少先队组织的通力合作,共同策划主题活动,实现了共同参与、共同体验、共同收获。例如,学校党团队共同组织了“从小学党史、永远跟党走、喜迎二十大、做好接班人”的主题活动、“红心向党、铸就力量”党员发展大会暨主题党日活动以及“追寻红色记忆、传承红色基因”活动等。这些活动不仅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径,也是激励他们成为有责任感、有担当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关键环节。这些活动让学生们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成长,同时也在他们心中播下了理想信念的种子,为将来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材打下坚实的基础。
学校坚定不移地以“党建带团建、队建”为引领,构建起党团队联动共建的“四三二一”活动机制。其中,“四”指的是“四个有”,即有工作目标、有活动日程和参加人员、有成果展示、有总结检查和活动讲评。“三”指的是“三个要”,即党总支委员要与团支部委员谈一次心,促进双方的情感交流,增进相互了解和信任;党总支书记、副书记每年要为团支部上一次团课,对团员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共青团的基本知识教育,提升团员的思想理论水平和政治素养;党员要与团员结对共进、共同学习,不断坚定双方的理想信念,以实际行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实施“三个要”,学校党总支不仅加强了与团支部的沟通和思想交流,还有效解决了工作中的矛盾和问题,为团支部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有力帮助和支持。“二”指的是“两必须”,即团支部每学期必须组织开展一次少先队活动,以确保少先队员能够定期参与到活动中,增强少先队的组织凝聚力和活力;团支部必须给少先队上一次队课,以加强对少先队员的思想政治教育和引导。学校党总支充分发挥共青团员的示范引领作用,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指示和要求,从新时代的实际出发,通过“两必须”将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到实处,让共青团员和少先队员在互动中提升自我,共同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指的是“一条心”,即少先队在党总支和团支部的指导下,在每年10月13日少先队建队日开展好一次少代会、每年组织好一年级学生入队仪式以及落实好每周一个中队的国旗下才艺展示。这些活动旨在教育引导少先队员传承红色基因,成长为能够担当中华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坚持党建带团建、队建,就是要围绕育人目标这一主线,让基层党支部成为实现“成就学生、发展学生”的“主心骨”,确保学生的成长过程始终有组织的关心关怀、引导帮助。坚持党建带团建、队建,就是要肩负起主题活动培养接班人的责任和使命,尽可能用学生听得懂的语言和易于接受的方式打动学生,使他们在主题活动中接受熏陶和洗礼,帮助他们从小树立远大理想,长大后积极投身于国家和民族的伟大事业中。坚持党建带团建、队建,就是要发挥党员教师的模范带动作用,让党员教师成为教育教学中心工作的“领头人”,让骨干教师成为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生力军”。
二、紧扣“十六字”要求完善办学理念,构建立德树人育人体系
学校依托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结合中共中央第五次民族工作会议精神及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对育人工作的最新要求,对原有的办学理念进行了结构化完善与提升。原有的办学理念主要包括“和而不同、快乐成长”以及“三气精神”(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底气、知晓少数民族文化铸和气、了解世界多元文化成大气)。在此基础上,学校将办学理念进一步延伸增加“融以共进、全面发展”。“和而不同”强调的是在相互尊重的基础上实现和谐相处;“快乐成长”强调的是主体的纵向生长;“融以共进”强调的是在相互融通的基础上促进共同进步;“全面发展”强调的是主体的横向拓展。“和而不同”是条件更是基础,“快乐成长”是样态更是过程;“融以共进”是成果更是特色,“全面发展”是目标更是核心。通过这一理念的确立,学校构建了一个既尊重个体差异又强调共同发展的教育环境,促进学生在多元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中实现全面成长。
此外,学校又提出并确立了“和·融”教育这一核心办学理念。学校以“和·融”教育为核心,紧扣“十六字”要求,构建了“一心三气五育七树九能”立德树人育人体系,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社会培养出既有深厚文化底蕴又具备现代视野的新时代人才。首先,“记住要求”——培一心着实底色,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入脑、入心、入行。在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前提下,学校根据他们的认知发展水平,结合学习和生活等实践,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转化为具体、形象、直观、可操作性的要求和育人举措。例如,学校引导学生创编社会主义核心观童谣,并结合艺术展演进行传唱,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让学生浸润其中、牢记于心。其次,“心有榜样”——养三气见贤思齐,让学生向英雄人物、先进人物、美好事物学习,将榜样精神不断内化为自己的行动指南。这不仅有助于培育学生独特的精神风貌,还能涵养他们的底气、大气和和气,激励他们见贤思齐,励志笃行。学校出版了《中小学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心有榜样”人物篇》一书,收录了古代先贤、领袖人物、英雄人物和时代楷模的故事,引导学生深入研读,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第三,“从小做起”——融七树弘毅致远,让学生从自己做起、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逐步养成好思想、好品德、好习惯,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学校鼓励学生担任校内岗位,在实践中接受锻炼。如,鼓励学生成立微社团,自主组织社团活动,以培养自身的兴趣和特长;引导学生自助就餐,主动承担分领酸奶、水果等任务;鼓励学生在校工的指导下种植蔬菜,体验劳动的乐趣和收获的喜悦。第四,“接受帮助”——强九能琢玉成器,让学生听得进意见,受得了批评,在知错就改、越改越好的氛围中健康成长。少年儿童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需要在教师、同伴和家长的帮助下,培养能倾听、善表述、乐思考、敢提问、会辩论、诚合作、懂品鉴、勇创新、勤自省等各项能力,积淀核心素养和关键能力。
三、依据“十六字”要求健全评价体系,建立梯级评价机制
“五育七树”是学校育人体系的核心组成部分,它不仅深入贯彻了“五育并举”的教育方针,而且体现了学校结合区域特色和校本资源进行的个性化研究与实践。“五育七树”包含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育格树人,旨在培育学生的品格,使学生成长为诚信仁爱、勤奋专注、明理感恩的新时代学子;二是启思树人,旨在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主动学习、解决问题、多元思考的能力;三是健体树人,旨在塑造学生快乐运动、健康向上和拼搏向前的精神状态,锻炼其健康体魄;四是立艺树人,旨在激发学生的艺术细胞,提升其理解感知、发现欣赏、践行创造的能力;五是实践树人,旨在培养学生尊重劳动、热爱劳动、践行劳动的精神,提升实践能力;六是激趣树人,旨在培养学生好奇求知、勇于尝试、敢于探索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七是培态树人,旨在涵养学生的精神面貌,培养积极乐观、自信坚韧、主动作为的良好品质。
为了更好地实现育人目标,学校建立并完善了“和·融”少年评价体系,与“五育七树”一一对应。学校紧扣“德、智、体、美、劳、新、态”七个方面,建立了梯级激励机制,即评选月度优秀少年、学期榜样少年、年度先锋少年。“月度优秀少年”以月为评价周期,发现和表彰在以上七个方面表现突出的学生,以海报、校园电视屏幕展示等方式进行即时反馈和激励。“学期榜样少年”以学期为评价周期,从“月度优秀少年”中产生,以颁发奖章的方式进行表彰,让每位学生在每学期末都能有机会获得校级表彰。“年度先锋少年”以学年为评价周期,从本年度获得过“学期榜样少年”的学生中评选出表现最为优异的21名学生,约占全校总人数的1%,取“百里挑一”之意。该奖项以颁发奖杯的形式进行鼓励和表彰,并在全校范围内进行宣传,树立先锋榜样,激励更多的学生争做先锋。在梯级激励的基础上,学校还围绕七个方面选取校园中的特色植物命名奖项,即新竹奖(品行兼备)、梧桐奖(乐于学思)、银杏奖(健康身心)、玉兰奖(心灵美好)、海棠奖(主动实践)、红枫奖(探索发现)、雪松奖(阳光自信),更直观形象地展现学生的优秀品质,鼓励学生全面发展。
“和·融”少年评价体系通过对学生某一方面的优秀之处在不同周期进行激励,既考虑到了单项激励,又考虑到了全面鼓励,发挥了扬长教育评价的作用,具有过程性、激励性和持久性等特点,为学生的全面成长提供了有力支持。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4年参加学校一年级入队仪式时提出的“将来要接班,有没有信心?”这一问题,持续激励并提示着学校的每一位教职员工:学校工作的核心就是要抓实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工作,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夯实根基、着实底色。学校在育人探索过程中逐步形成了以下共识。一是学校必须要坚定不移地加强党对育人工作的全面领导,以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为引领,确保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在学校具体工作中得到贯彻落实。二是学校要明确育人目标,构建符合自身特色的德育体系、课程体系和课堂教学模式,确保育人工作在更深层次上得到有效实施。三是学校要发挥评价的导向作用,建立并完善体现学校自身特点的评价机制,引导学生成长为符合国家和未来时代发展需要的有用人才。四是学校要进一步凝聚并发挥核心价值观的正向作用,形成积极向上的校园风气和文化。这些虽然看似无形,却具有强大的影响力,能够对学生、教师、家长产生重要的引领作用。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不是一蹴而就的,只要我们持有坚定的信念、务实的态度和创新的思路,就能够将正确的价值观深植于学生心中,融入学生血脉,根植于学生的实际行动里 。
作者:丁凤良,北京市海淀区民族小学(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附属小学)书记、校长,正高级教师,北京市特级教师
来源:《中国德育》2024年第9期股票线上配资
发布于:北京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