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股市的杠杆是指什么,毛主席的炊事班班长李开文准备离京。
突然,他想到自己这一去怕是再也没机会见到主席了,于情于理,自己都该再见毛主席一面。
于是,李开文便辗转至香山别墅去拜访毛主席。
而毛主席自然也没有忘记这个为自己做了那么多年的饭的“老班长”,在了解情况后他半开玩笑半认真地问道:“我听说之前你好像是要被安排到天津做什么糖厂副厂长,现在怎么又要回家乡了?是天津的糖不甜吗?”
对此,李开文回答说:“天津的糖再甜,也不如家乡的水甜啊!”
毛主席笑道:“看来你是铁了心要叶落归根了,不过你要记得不论到哪里去,你都是从中央出去的,绝不能丢我的脸。”
李开文将毛主席的叮嘱牢记在心中,回到家乡后的他默默为家乡建设而奉献,在平凡中展现了非凡的价值。
一、过家门而不入
1897年,李开文降生在安徽省金寨县的一个山村贫农家庭中。
为了生存,他从小就去做各种苦力活,饱尝人间疾苦。
随着红军势力的扩张,李开文第一次知道原来这世上还有专门为他们穷人打天下的队伍。
1929年,李开文怀着满腔热血加入了红二十五军,并在三年后成为了该部七十三师二一九团的一名班长。他升为班长还没过多久,就接到了撤离大别山、转战川陕边的命令。
二一九团在转移过程中途径李开文的家乡金寨,更巧的是,还刚好从他家的屋后经过。
只是,好不容易回家一趟的李开文却不敢进家门,因为他老婆刚生下一对双胞胎,此时还在坐月子,这时候自己要是回去了,怕是看到老婆的眼泪就心软得走不动路了。革命是不能回头的!为了革命大局着想,自己还是先走为妙,大不了等打回来了再好好补偿娘几个。
李开文打定主意之后,只是望了自家的房子几眼,就跟着队伍继续往前走。
然而,他没想到的是,他八岁的大儿子此时恰好从家里跑出来看热闹。
大儿子一眼从队伍中看到了自己的父亲,然后哭喊着跑上前说:“爹,可算找到你了!我娘在家里天天念叨,就等你回家哩!”
边上的战友们见到这一幕无不动容,他们一个个实在看不下去了,就纷纷劝班长回去看一下家人。
李开文这才停了下来,他扫了一眼已经哭成了泪人的儿子,随即又马上转过脸,装出一副不认识的模样,眼含热泪继续往前走。
大儿子根本猜不出父亲的心思,同时又不愿意就这么放父亲走,于是,便死死抱住李开文的一条腿,说什么也不松手。
李开文表面上无动于衷,内心却痛苦万分。他心想长痛不如短痛,深知不能再犹豫的他于是猛地把腿抽了出来。
由于用力过猛,大儿子直接被李开文甩到了地上。不知所措的他,流着委屈的泪水默默看着父亲的背影一步步离自己远去,没敢再追下去。
就这样,李开文彻底离开了自己的家乡与家人。只是他没想到,自己这一走,就是17年!
二、长征路上焐草生火
1935年8月,因伤转到炊事班做班长的李开文随部队进入草地。
进入草地,粮食短缺就成了常态。但对李开文来说,这点还不算头疼,毕竟没有米,可以用青稞下锅;没有青稞,可以挖野菜煮着吃。
真正让他犯难的是草地里找不到柴木烧。草地上倒是能找出些柴草勉强凑合用,只是,柴草都湿漉漉的,很难烧得起来。
身为炊事班长,不能给战士们做饭就是最大的失职。想到这里,他咬咬牙,心生一计。
在草地度过了一段时间后,战士们发现李开文整个人都变得面黄肌瘦,身体也开始“浮肿”了,鼓得衣服都涨满了,连走路都成了问题。
奇怪的是,每当部队宿营开饭的时候,他的身体又总能莫名其妙地消肿。
时间一长,大家才发现原来李开文并不是浮肿,而是他把湿漉漉的柴草塞进了自己的衣服里,试图用体温把湿柴草焐干,如此一来自是显得浑身“浮肿”。
而等到宿营做饭时,李开文就把已经焐干的柴草拿出来点燃,这样干燥的柴草就容易点燃。
在长征路上,李开文凭借这一手段使得他所在的团总能成为全军第一个在草地上升起炊烟的部队,他的军灶在草地里燃起的火种点燃了战士们心中的希望,支撑着他们走过广阔的草地。
一来二去,李开文的事迹也传遍了全军,战士们都为他那无私奉献的精神所感动,不约而同地尊称其为“老班长”。
长征胜利后,李开文被部队推举到延安,成为了中央小灶炊事班班长,从此为毛主席当了十一年的炊事员。
众所周知,我国古代有勾践卧薪尝胆的故事,而吉鸿昌的妻子胡洪霞就用了这样的方法,成功的让她和两个孩子脱离了危险的地区,保住了吉鸿昌将军的血脉。在那样一个年代,她有着这样的智谋才略实在是让人敬佩。
到毛主席身边后,李开文一方面想方设法地帮助毛主席改善伙食,增加营养。他知道主席是湖南人,就特意学做了红烧肉给主席吃。
另一方面,他为了预防有日伪和国民党特务在毛主席的饭菜里动手脚,便亲自操办收菜和发菜等杂事。此外,端给毛主席等领导人的饭菜他总要自己先吃一些,确定安全后才肯让人端给首长吃。
对此,毛主席甚为感动,于是他也开始跟着战士们一起亲切地称李开文为“老班长”,对其尤为看重。
三、一句话化解争端
1947年6月7日,胡宗南的先遣部队直扑中央机关驻地王家湾,相距仅15华里。
中央前委得知消息后立即决定从王家湾转移。但是,对于向哪个方向转移,党内主要有两种主张。其一是任弼时为代表的偏向稳妥的观点,他主张应先向北走,然后再折向较为安全的东边,最好东渡黄河暂避。
对此,毛主席却不这样认为,他反而主张往西去,也就是迎着敌人来的方向走。这样虽然风险十足,却堪称出奇制胜,毕竟,最危险的地方往往就是最安全的地方。
从现在来看,毛主席的思路已被事实证明是正确的。当然,也不能就此否定任弼时的方案,从整个党中央的安全大计出发,他的考虑无可厚非。
因此,都觉得自己有理的两人陷入了激烈的争吵。而只要任弼时一提起“过黄河”,就会使毛主席变得非常恼火。
毛主席不止一次地大发雷霆道:“党中央绝不能离开陕北!你这样正好上了胡宗南的当!他就是想把我们往东赶,想要把我们赶过黄河!现在向东走就是绝路!”
然而,任弼时却始终坚持自己的观点,眼看谁也说服不了谁,最后还是由周恩来出面想了个折中的方案,
折中方案基本以毛主席的意见为主,虽然要先向北走一段,但是,最终目标依然是往西北方向转移。
在毛主席的力排众议下,中央纵队一路辗转到达天赐湾,获得了暂时的安全。
即便如此,毛主席此时对任弼时依然是余怒未消,刚安顿好他就在会上又开始和任弼时吵了起来。
屋内外谁也不敢去劝,毕竟要知道任弼时可是党内知名的老好人,这样的人在毛主席面前尚且如此,他们这些人去岂不更是“自讨苦吃”。
然而,作为“老班长”的李开文却没想那么多,他直接从外面推门进入,然后缓缓说道:“你不要发脾气,这样不好。”
正当屋内外的人都以为毛主席要再次发怒,奇迹发生了,毛主席还真的听李开文的话平复了情绪,而后开始好声好气地和任弼时重新沟通。
尽管李开文表示自己只是随口一说,但是,在大家心里他说话有着相当的分量。
四、什么都不如家乡的水甜
1949年7月,从干部学校补习文化归来的李开文回到了中央机关。
组织上考虑他过去吃了太多的苦,就打算给他安排到天津一家糖厂当副厂长。
“我当不了什么副厂长,我还是比较适合回老家工作。”李开文对此却并不感冒,他现在满脑子只有回家,糖厂的糖再甜还能有自己家乡的水甜?
组织上见状又提出让他留在北京工作,甚至抛出了厅级干部的橄榄枝。
李开文却再度拒绝,他摇摇头说:“十七年前,我狠下心肠离开了我的老婆和孩子,现在我是时候回安徽老家还欠他们的债了。”
组织上无奈,只好将李开文的档案转给安徽六安地委,让其负责为他在老家安排工作。
对于李开文的到来,安徽六安地委则极为重视,直接为他准备了金寨县副县长的位置。
“不行,这当官的事我干不了。”李开文深知自己有几斤几两,副厂长都唯恐做不好,哪里能做个管着二三十万人的副县长呢?
地委只得尊重李开文的意见,让他回到家乡当了金寨县响山乡粮站的站长。
然而,李开文满怀欣喜地回到家才发现家里早已人去楼空。原来,他老婆在老家等了他整整十年发现还是音讯全无,误以为他已经死在了战场上,便死了心带着儿子改嫁。至于当年刚生下不久的两个双胞胎的命运更是凄惨,他走后没多久,就因为战乱而活活饿死。
悲痛过后,李开文重新振作起来,将全身心放在了祖国的粮食战线工作上。
当时,他虽然是粮站站长,却比苦力还肯下力气,凡事亲力亲为,将粮站运转得井井有条。
1956年,李开文由于表现突出被评选为全国劳动模范赴京受奖。
此时,李开文与毛主席两人已经一别数年,而毛主席依然对他印象深刻。
在会上一见到李开文,毛主席就激动地上前握住了对方的手说道:“啊,老班长回来了!”
李开文只觉得自己受宠若惊,他没想到这么多年过去了,主席竟然还记得他这个曾经的炊事班班长!
表彰大会结束后,毛主席见他穿着单薄,脚上还穿着一双快要露出脚指的布鞋,心里很不是滋味。
毛主席为此不但私下里送了他一件皮大衣和一双皮鞋,还自掏腰包请他吃了一顿饭。
在李开文看来,这是绝无仅有的殊荣,是他一辈子也忘不了的荣耀时刻。
1992年,李开文病逝,享年95岁。根据遗嘱,他被葬在响山寺后山一座延安窑洞似的土坟中。
在延安给毛主席做饭的日子股市的杠杆是指什么,那是他一生中最难以忘怀的时光。
任弼时毛主席柴草李开文班长发布于:天津市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